科學技術哲學學科所依托的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原自然辯證法研究室)成立于1960年,是我國最早開展自然辯證法研究與教學活動的機構之一?,F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4、副教授4人、講師1人。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李昌校長的倡導和支持下,開展了富有特色的關于工程技術辯證法研究,在學術界享有很高聲譽。特別是發表于《紅旗》雜志上的兩篇文章(1960/1961),受到毛澤東同志的重視與贊揚,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由此形成了本學科面向工程技術實踐的技術哲學研究傳統。1979年,在全國首批招收自然辯證法專業本科生及碩士生,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科技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迄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百余名。目前,學科下屬三個研究機構:科技史與發展戰略研究所、技術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分別圍繞技術思想史與社會史研究、技術認識論與技術創新研究、生態哲學與倫理學研究等三個研究方向開展工作。近年的學術研究正在向科學哲學和網絡哲學方向拓展。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軟科學計劃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點項目、世界自然基金項目、國際綠色和平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國內外重要研究課題近20項,出版著作2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國家級和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10余項。
標志性研究論文
關士續.馬克思有關技術創新的一些論述.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
關士續.區域創新網絡在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作用.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2).
黃麗華.公共政策視角下的中國高技術政策研究.管理科學,2003(3).
馬云華.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互動的內在動因,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10).
孟慶偉,劉鐵忠.從共享到原創:自主性技術創新中的知識演化.科學學研究,2004(1).
孟慶偉,劉鐵忠.企業自主性技術創新中的知識流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1).
王大洲,關士續.技術哲學、技術實踐與技術理性.哲學研究,2004(11).
王大洲,關士續.走向技術認識論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2).
王大洲.關于大學科技園的一個網絡分析.科學學研究,2004(2).
謝詠梅.中國1978-1988國家技術觀的演進路徑.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4).
徐奉臻.現代化:重構自然辯證法的新學術生長點.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2).
徐奉臻.轉型及其怪圈:1961-1965年經濟調整時期中國的技術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8).
葉平.非人類的生態權利.道德與文明,2000(1).
葉平.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21世紀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12).
葉平.生態哲學視野下的荒野,哲學研究,2004(10).
朱鳳青。觀察與理論的絕對區分與相對區分.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3).
著作或教材
關士續.技術與創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劉耳等譯.羅爾斯頓著.哲學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孟慶偉等主編.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展.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米加寧,黃麗華.航天產業制度創新和競爭力研究.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2003.
王大洲.技術創新與制度結構.東北大學出版社,2001.
王大洲.知識、場域與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徐奉臻等.新時期中國史學思潮.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
葉平(參編).環境倫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葉平等編著.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葉平等主編.中國綠色大學研究進展.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葉平.環境哲學與倫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葉平.回歸自然:新世紀的生態倫理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葉平主編.道法自然:生態智慧與理念.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葉平,生態倫理學(第2版),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4
重要科研項目
王大洲.企業創新網絡的進化機制、治理模式及其案例研究(79900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0.1-2002.12
徐奉臻(3).科學發展觀的學理基礎與東北區域發展應用研究(04ASH00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2004-2006
關士續,王大洲.區域創新網絡與大學科技園的創新主體與功能定位研究(2001DG000035).國家科技部軟科學項目.2001.9-2003.8
王大洲教授(2).黑龍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功能定位與治理結構研究.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2004.1-2005.6
葉平.全國原始森林本底清樣調查及周邊社區替代產業研究(GP2002-01).綠色和平基金項目,2002.6-2003.6
葉平.哈拉海濕地本底清樣調查及保護區模式研究(20027146).黑龍江省科技廳社會發展項目,2002.4-2003.9
孟慶偉.關于我省企業由引進創新向自主創新過渡機制的研究(GCD2D211).黑龍江省軟科學攻關項目,2002.7-2003.12
葉平.中國綠色大學精神資源和硬件基礎建設(WWF/GU2002).世界自然基金會基金.2002.6-2004.12
科研成果重要獎項
1.王大洲.技術創新與制度結構(專著).省社科一等獎.2004
2.王大洲、關士續.技術知識與創新組織(論文).省社科二等獎.2000
3.王大洲、關士續.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現狀分析(論文).省社科二等獎.2002
5.徐奉臻.歷史視野:改革與現代化研究(專著).省社科二等獎.2002
6.孟慶偉.制度創新在民營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及其對國有企業的借鑒意義(論文).省社科三等獎.2004
7.徐奉臻.東學西漸沖擊下中國的現代化思潮(論文).省社科三等獎.2004
8.王大洲.企業技術創新的知識維度(論文).省教育廳社科一等獎2000.
9.徐奉臻.歷史視野:改革與現代化研究(專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10.徐奉臻.構建一元三線梯級型教學模式―博士生公共理論課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研究.省教育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2004
11.葉 平.消失的哈拉海(電視片).中國新聞大獎一等獎.2000
12.葉 平.遠去的大荒(電視片).中宣部、文化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1
13.葉 平.森林倫理與多價值森林管理(研究報告).國家林業部梁希獎.2000
14.葉 平.哈拉海濕地應建立保護區(論文).省政府優秀決策建議一等